生技產業訊息
國際生醫大變革 台灣還在小踏步…
2015生技健康高峰論壇歸結十大待解問題共同研討。 記者王騰毅/攝影
中國大陸海外生醫留學生大量成長,「海歸人才」將扭轉大陸生技產業,恐成台灣勁敵。智合生醫總經理汪嘉林昨天指出,台灣缺生醫人才,產業與學術界也出現斷鏈危機。他說,生醫發展一日千里,「國際市場正在大變革,若台灣還小踏步,恐在這場國際競賽中迷失自己」。
生技產業十大建議與困境 圖/聯合報提供
由中研院、聯合報、經濟日報與生策會共同主辦的「2015生技健康高峰論壇」,昨天由生策會常務理事胡幼圃、生策會會長陳維昭帶領產、官、學界共十六人座談,替台灣生技產業尋解方。
胡幼圃表示,台灣最大問題就是市場太小,產業應努力與市場互動,政府也有權責釋出更多資源,促成更多產學合作,讓台灣生醫界發揮「一加一加一等於九」、資源最大化效果。他也針對生醫發展提出十大待解問題,希望藉由產官學力量,共同提升台灣生技產業發展。
汪嘉林指出,十年來台灣出國求學人數逐年減少,反觀中國大陸有不少人才到海外念生醫。台灣生技業缺乏轉譯等研究人才,而人才是生技界最重要的資源,缺乏人才成了業界難題,不少業者都表達延攬大陸人才的意願,對台灣產業形成強大競爭。
他說,台灣產學合作有很大落差,生技業講求速度與效能,且開發新藥的成本相當高,但學界不喜歡被時間限制,往往想要將研究做得更細或是一直鑽研下去,「動作實在太慢」。
汪嘉林舉例,一個新藥製造出來,年銷售額高達十億美元,但若比預期晚一天出來,等於就少賣三百萬美元,對業界是極大的損失,學界卻無法體會到「錢燒光」的焦慮。他說,產學合作一定要更貼近業界,在全球才有立足之地。
科技部政務次長錢宗良表示,科技部成立產學及園區業務司,就是要解決產學合作困境。科技部近期提出鏈結矽谷計畫,建立台灣與矽谷長期夥伴關係,今年還推出「台灣矽谷科技基金」,以一億美元為目標,從民間籌募百分之六十,篩選十隊具創業潛力的團隊,直接鏈結矽谷資源、開創事業。錢宗良說,政府鼓勵有國際競爭力的年輕人往外走,能力若不足者,可先留在台灣的學校讀碩士或博士,有機會可參加科技部「千里馬」或博士後研究等育才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