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產業訊息

智慧城市崛起,台灣轉型新契機

 

行動通訊普及、物聯網發燒,加速傳統城市更新!近年來,各國紛紛將「智慧城市」列為施政重點,風潮已從歐洲、印度,吹到鄰近的中國、南韓,而這個台灣產業轉型的新契機,亦成為各縣市最重視的發展目標。
 


為了在創業環境、企業競爭力、市民生活上,提供更好的服務,地方努力強化都會區軟硬體建置,並透過網路科技、打破城鄉差距,建構智慧新都。誰是台灣最佳智慧之城?有哪些便民的智慧創意?《遠見》首度進行全台22縣市智慧城市大調查,為你盤點台灣城市e化的現況與未來。

走進位在遙遠北歐瑞典、斯德哥爾摩市郊的皇家港(Stockholm Royal Seaport)再造新社區,這個全歐最大的城市開發案,使用獨創智慧化節能設計,每個中庭都有多個外型奇特水管組成的創新回收系統;居民丟垃圾,只要輕鬆拿物聯網晶片「叮!」一聲,就讓水管張口收下,從地底傳到集中清理場地,再也不用苦盼垃圾車,除了可節省車輛人力,未來還能透過連結雲端的系統,監控居民回收現況。

智慧城市全球化 帶動台灣創新轉型
為什麼選在這裡創新?原來,2015年,歐盟將正式啟動智慧城市計畫「Grow Smarter 」,斯德哥爾摩正是重點示範都市,希望帶動全歐做智慧化創新建設,解決很多都會城市共通的「擁擠病」,包括了人口太多、太多垃圾、能源浪費、行動上網頻寬壅塞等。聽來,和台灣城市面臨的問題,似乎很相像。

還有,2014年獲得ICF(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全球智慧城市首獎的荷蘭恩荷芬(Einhoven)市,原是知名品牌飛利浦(Philips)發跡的科技重鎮,近年來經由市府和當地科技業合作,積極打造全市智慧醫療、智慧照明的創新建設。靠智慧城市帶動創新轉型,也是台灣不少科技業急需的新契機!

一向重視科技發展的南韓,追求智慧城市也不落人後。最近才參觀韓國濟州島的IBM台灣智慧城市業務發展協理張德儀強調,當地政府全力發展智慧電網、電動車等創新產業來外銷,企業如三星也全力相挺, 「韓國人很有拚勁,而且拚得很有方向!」

至於中國,則於2011年起就在十二五計畫頒布智慧城市相關計畫,預計2020年前將推動轉化400個當地城市升級。印度在去年國會大選後,新任總理莫迪上台也宣布將打造100個智慧城市。

從北歐瑞典,到印度與鄰近的南韓、中國,近年來,各國都陸續把打造智慧城市當做發展重點,為什麼?

首要原因是全球人口往都市湧進的潮流,已不可阻擋。根據聯合國統計,在1950年代,全球住在都市的人口僅占30%,到了2003年升高為48%;預計到了2050年,還會增加到七成。也就是說,很多都市化擁擠帶來的問題,還有基礎建設不夠用的挑戰,都需要解決。

張德儀補充,也因此,所謂智慧城市,就是針對都會人口過多帶來種種問題所做的解決方案。在物聯網可以讓城市治理跨越所有領域的此刻,無論醫療、交通、運輸、能源等,只要能善用跨界資通訊科技的創新思惟,達到改善都會生活成果,都算是智慧城市的一環。

既然智慧城市瞄準的是都市化發展,是否鄉下地區就不需要?並不盡然。事實上全球許多創新專案,是希望創造智慧化新城,來疏解現有都會的人口壓力,瞄準的正是尚未積極建設的市郊與新地區,例如瑞典皇家港及世界人口第二多的印度皆是,農業化縣市若能抓住智慧契機,也能引導人才回鄉打拚。

即將協助成立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的台北市資訊局長李維斌也強調,很多人對於智慧城市的觀感太狹隘,例如以為是給懂電腦的科技人管的事,其實不然,像是做穿戴手錶,到發展遠端照護醫療,都是智慧化服務,中間跨的專業知識包括科技軟硬體、醫療,是所有人都該參與的大事。做得好,民眾有感之外,也可把成果推銷出去,變成賺全球市場的新商機。

趨勢1〉智慧交通最有成果
智慧城市能做的事情包羅萬象,哪些是目前全球已經關注,也最適合台灣各縣市積極發展的領域?可分為三大趨勢。首先,近年不少矽谷創投均指出,網路創新破壞原有的手機生態,是第一個黃金商機,下一個將是破壞汽車。

像矽谷大廠Google一方面發展先進無人車,一方面也和蘋果積極競爭導航地圖應用,背後說明了智慧交通非常火熱。什麼是智慧交通?舉凡各種結合路況、交通工具定位資料等相關創新方案,可以提升運輸效能,減少使用石油或改善塞車,都能納為其中一環。

對台灣來說,智慧交通的創新發展,也是目前最有成果的領域。像是台北市政府推出的「台北好好行」智慧交通運輸網,結合了顯示公車到站即時資訊的智慧站牌及行動導引App,就屢屢獲得ICF等國際獎項肯定。

這個趨勢也在各縣市帶起積極跟進的現象,例如台南市也以公車捷運化改善,贏得去年IBM智慧城市大挑戰計畫贊助。

台南市交通局長張政源指出,2013年3月推出時,包括重劃公車路線,到電子票卡取代現金,都深度掌握公車運輸的效率,載運人數因此從2010年749萬人次,至2014年底已近1656萬人次,引導民眾使用公共運輸的成果顯著。

趨勢2〉善用行動社群、資料經濟
其次,善用全球低頭族營造出的蓬勃行動網路產業,或是開放資料、大數據等雲端新思惟,也是許多政府做智慧城市的重點。
例如,在行動社群方面,美國光紐約市已有高達327個社群宣導市政平台,分為教育、商業、健康、環保等領域和市民深度互動,甚至路邊的停車資訊,就有專屬的Twitter平台,提供給駕駛人用手機隨時了解動態。

台灣民眾擁有全球最高的智慧型手機使用黏著度,上網率在全球也早已是領先國,「婉君」(網軍)文化蓬勃發展下,各縣市創意都不少。像是宜蘭縣專設「施政互動」App,開通認可的服務非常多元,從路燈故障到寵物不見都能幫忙;各縣市長的臉書粉絲團,已經常有民眾直接用留言提出市政建議,獲得首長團隊親自回覆。但是目前各縣市比較多的是琳琅滿目的App與社群平台,比較欠缺深度互動的策略,例如高雄市善用後台機制抓取民怨內容分析等,還可繼續深化。

另外,在大數據方面,南韓政府已協助成立大數據資料中心,希望打造一個以開源資料為主的創新平台,請學界善用找研發新機會;新加坡政府也是以扶植資料科學人才的目標,發展當地資料研究中心。

台灣目前如新北市、台北市等城市,已啟動大數據分析1999民怨的機制。未來如台南市等縣市也已把開放資料做市政監督或協助創造創業機會,值得密切關注未來推動成果。

趨勢3〉智慧醫療前景看好
根據聯合國統計,到了2050年,全球60歲以上人口將會達到20億人,尤其一些先進地區,如歐盟,未來所有銀髮族照護費用,估計會高達全歐盟GDP的一成。第66屆世界衛生大會上,WHO全球衛生組織也發表調查指出,未來許多國家政府都要面臨慢性病患增加、醫療照護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大量啟用遠端照護等智慧醫療服務,會是解決方案。

其實,台灣也因為少子化衝擊,高齡化社會一定會快速到臨,還好這方面國內已有一半縣市有心規劃。「醫療畢竟是救命行業,光是數位工具要通過醫界的嚴格檢驗標準就得花大把時間!」遠傳企業執行副總經理李浩正指出,跨醫療領域相對其他產業難很多,也因此最需要及早布局。

去年九合一大選,許多縣市候選人都提出智慧城市政見,上任後可望逐漸實現。不過,全台拚智慧城市,責任並不只在政府身上,還要有夠智慧的市民及夠有創意的企業來一同推動。

國外有哪些城市的智慧化成果值得借鏡?國內哪個縣市最智慧?都將在以下專題一一揭露。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4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www.gvm.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