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生藥報導:
- 聯生藥今舉辦營運發表會-經濟日報
- 聯合生技19日登錄興櫃 參考價85元-自由時報
- 每股85元 聯生藥19日登興櫃-中央社
- 聯生藥19日登錄興櫃;愛滋單抗新藥完成臨床IIa-理財網
- 單株抗體用藥蓬勃發展 聯生藥獲台塑支持-健康醫療網
- 電子大咖看好 聯生醫周五85元登興櫃 打造全台最大蛋白質產線-鉅亨網
- 新聞側寫-股東來頭大 林滄海、簡奉任參股-工商時報
生技相關報導:
新聞內文
聯生藥 今舉辦營運發表會2014-09-16 【經濟日報/記者蔡穎青】
元富證券主辦承銷聯合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聯生藥』,股票代號6471),今(16)日下午在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舉行興櫃營運發表會,9月19日登錄興櫃。
聯生藥是由聯亞生技分割設立的生物製藥公司,承襲母公司完整的抗體藥物開發與生產平台、共事超過十年的技術團隊,以及愛滋病治療單株抗體UB-421等創新產品線。主要股東包含聯亞生技以及策略投資夥伴台塑生醫。
聯生藥除已具備進入臨床一、二期的研發能量外,也將投資興建商業量產的蛋白質製藥廠,使聯生藥具備三期臨床及區域性市場研發、製造與銷售能量。
聯生藥指出,未來將結合母公司聯亞生技及UBI集團資源,提升國際研發與商業化能量,並經由台塑生醫的策略投資、取得與長庚體系在臨床上的合作,加速產品線的發展及台灣藥品市場的開發,使聯生藥能立足台灣並朝向國際級的抗體藥物公司邁進,成為在單株抗體藥品開發、製造、行銷具領導地位的生物製藥公司。
聯合生技19日登錄興櫃 參考價85元
【自由時報/記者陳永吉】
由聯亞生技的所切割出來的新藥公司聯合生物製藥(6471),即將於19日登錄興櫃,據傳興櫃登錄價高達85元,而入股不到一年時間的台塑集團,帳上價值馬上暴增14億元以上,而這都要感謝官股的「讓利」。
聯亞生技成立於1998年,創辦人暨董事長王長怡1985年在美國創立美國聯合生物醫學(UBI),1996-1998年應當時的經濟部長尹啟銘之邀,回來與政府合資設立聯亞生技,而目前聯亞生技的股東包括UBI佔60%,國發基金佔20%、台糖佔10%及耀華玻璃佔10%,官股合計持股4成。
不過,去年底聯亞決定將旗下的單株抗體事業部單獨切割出來成立聯合生物製藥,結果新公司官股並未入股,而是由台塑集團出資8億元,透過旗下的台塑生醫投資20%、長庚醫院投資5%,每股成本30元,而聯亞生技持股約75%。
昨天聯合生物製藥舉行興櫃前法說會,同時也傳出19日將以85元登錄興櫃,這也就是說,台塑集團在短短不到一年時間,8億元的投資案,帳上價值馬上暴增至22.6億元,增值14億元以上。
但這個增值官股卻只能乾瞪眼,因為官股僅持有聯亞生技,聯合生物製藥等於是間接持有,除非聯亞生技處分聯合生物製藥持股,否則官股僅能認列聯合生物製藥公司的投資損益,以新藥公司初期虧損連連來看,聯合生物製藥就算漲到200元,官股也只能認列損失,股價漲多少根本看得到、吃不到。聯合生物製藥董事長王長怡表示,就她所了解,主要是官股運作來不及,所以沒有參加聯合生物製藥的認股,因為國發基金參與認股需要6個月到1年的評估時間,至於台糖的投資還要經過立法院同意,因此作業時間不及。
每股85元 聯生藥19日登興櫃
【中央社/記者羅秀文】
聯合生物製藥公司(6471)今天舉行營運發表會,預計19日以每股新台幣85元登錄興櫃。看好全球達數百億美元且高成長的單株抗體藥品市場,經營階層對未來營運樂觀看待。
聯合生物製藥公司(簡稱聯生藥)成立於2013年9月,目前資本額11.5億元,是由聯亞生技的單株抗體事業部門分割而成,聯亞生技持有聯生藥65%股權,策略投資夥伴台塑生醫其相關企業持有聯生藥約25%股權。
聯生藥執行董事林淑菁表示,聯生藥著重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單株抗體藥物開發,包括愛滋病治療單抗UB-421、單純皰疹病毒治療單抗UB-621,以及創新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單抗UB-924。這三個創新單抗藥物市場高達350億美元,市場潛力極高。
她表示,愛滋病治療單抗UB-421從擬人化鼠源抗體、生產細胞株開發、製程開發、臨床用藥生產到臨床I期、IIa期,皆由公司研發團隊完成。
林淑菁指出,UB-421屬於病毒進入阻斷劑(entry inhibitor)類型,透過直接與愛滋病毒HIV競爭宿主細胞上的CD4 receptor domain 1,使病毒不得其門而入;抗病毒效果突出,單一藥物治療即可有效降低血中病毒量2.5至3個log10,也就是降到原來的1/1000左右。
另外,單純皰疹病毒治療單抗UB-621已完成前臨床試驗,預計今年底申請新藥臨床試驗。抗VEGF單株抗體UB-924預計於2015至2016年間,申請新藥臨床試驗。
林淑菁說,為平衡開發新藥的風險並擴大平台技術的運用,聯生藥選定4項專利即將到期的重大單株抗體藥物,進行生物相似性藥品開發,包括乳癌治療單抗UB-921、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單抗UB-721、大腸結腸癌治療單抗UB-922、淋巴癌治療單抗UB-923,這4項原廠抗體藥物的全球市場高達300億美元,將陸續於2015年申請人體臨床試驗。
產能規劃方面,林淑菁說,聯生藥承襲聯亞生技與UBI集團創新的基因,又獲得台塑集團奧援,將投資新台幣12億元興建商業量產的蛋白質製藥廠,初期建造2條2000公升產線,最高可擴充至12條產線,預計2016年底完工,將成為台灣規模最大的蛋白質藥物生產據點。
對於聯生藥的競爭利基,董事長王長怡指出,聯生藥具備頂尖製造分析能力及臨床試驗執行力,透過與長庚醫療體系在研發及臨床上合作,並利用聯亞與UBI集團在美國、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布局加速產品國際化,朝國際級的抗體藥物公司邁進。
聯生藥19日登錄興櫃;愛滋單抗新藥完成臨床IIa
【理財網/記者蕭燕翔】
興櫃新兵聯生藥(6471)將於19日登錄興櫃,該公司是由聯亞生技單株抗體事業部門於去年10月分割成立,台塑集團亦為主要股東。該公司經營團隊表示,手上三個抗體新藥中,進度最快的愛滋病單抗新藥,目標鎖定一線用藥,已完成臨床試驗IIa期,明年包括多個抗體新藥及生物相似藥,預計啟動人體臨床試驗。
聯生藥是在去年10月由聯亞生技分割成立,目前資本額11億元,股東組成包括聯亞生技65%、台塑生醫及關係企業25%、員工3%及其他。該公司於16日召開興櫃前法說會,吸引滿場法人參與,並於19日登錄興櫃。
聯生藥的競爭優勢為具無縫接軌的抗體藥物開發技術平台,並有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單株抗體藥物開發,產品Pipeline中,包括愛滋病治療單抗UB-421、單純皰疹病毒治療單抗UB-621及創新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單抗UB-924,這三個創新單抗藥物市場達350億美元,市場潛力極高。
其中進度最快的愛滋病治療單抗UB-421,利基可將潛伏病毒活化趕出,屬新興的愛滋病功能性治療,單一藥物治療即可有效降低血中病毒量2.5 ~ 3個log10(即降到原來的1/1000左右),現已完成臨床試驗IIa期。
另外,單純皰疹病毒治療單抗UB-621,已完成前臨床試驗,預計今年底、明年初申請新藥臨床試驗(IND);而抗VEGF單株抗體UB-924,則預計於2015至2016年間申請新藥臨床試驗,適應症可望囊括大腸直腸癌、肺癌、腎癌及腦癌。
為平衡開發新藥的風險並擴大平台技術的運用,聯生藥選定4項專利即將到期的重大單株抗體藥物,進行生物相似性藥品開發,包括乳癌治療單抗UB-921、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單抗UB-721、大腸結腸癌治療單抗UB-922及淋巴癌治療單抗UB-923,這四項原廠抗體藥物的全球市場高達300億美元。經由多方位的分析方法驗證,聯生藥的生物相似性抗體藥品與原廠藥在物理、化學與生物活性上極為相似,將陸續於2015年申請藥物動力及藥效學的人體臨床試驗,進度最快的Herceptin相似藥UB-921預計明年進入臨床。
另外,在產能部分,聯生藥也與GE攜手,切入第三代的蛋白質藥廠的產能投入,初期預計將先開出2條各2千升的產能,年產100Kg抗體,以因應三期臨床與早期市場所需,製程優化及量產技術預計年底動工,2016年中到位量產,單條建置成本約600-1000萬美元,未來可擴充至最多12條2千升產能,年產600Kg抗體,供應全球市場所需。
聯生藥承襲母公司聯亞生技與UBI集團創新的基因,獲台塑集團注資,將投資12億興建商業量產的蛋白質製藥廠,並與台塑生醫及長庚醫療體系在研發及臨床上合作,使聯生藥具備創新研發、國際臨床試驗、法規、生產及銷售全方位能力,成為抗體藥物的堅實商業化平台,後將積極引進台灣、亞洲、甚至全球創新的抗體先導藥物,帶動這些早期元素消化轉換為成功的產品與事業。同時,聯生藥將利用母公司聯亞與UBI集團以及台塑集團的國際資源,加速產品國際化,達成亞洲全方位抗體藥物領導者的階段性目標。
單株抗體用藥蓬勃發展 聯生藥獲台塑支持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
單株抗體用藥在藥界有「神奇子彈」的稱謂,因為具有專一性,因此療效高且副作用少。由聯亞生技分割設立的生物製藥公司聯合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聯生藥」),正積極開發單株抗體用藥;該公司並獲得台塑集團支持,不但台塑生醫為其主要股東,長庚醫療體系並將與其合作。
聯生藥所開發的單株抗體藥物很多,包括愛滋病、單純皰疹病毒及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用藥,其中愛滋病用藥皆由該公司研發團隊完成;臨床試驗顯示,單一藥物治療即可有效降低愛滋病血中病毒量2.5-3個log10(也就是降到原來的1/1000左右)。至於單純皰疹病毒用藥預計今年底申請新藥臨床試驗,而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用藥則預計於2015至2016年間申請新藥臨床試驗。
此外,聯生藥並選定4項專利即將到期的重大單株抗體藥物,進行生物相似性藥品開發,包括乳癌治療單抗UB-921、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單抗UB-721、大腸結腸癌治療單抗UB-922及淋巴癌治療單抗UB-923,且預計於2015年陸續申請藥物動力及藥效學的人體臨床試驗。
結合母公司聯亞生技及UBI集團資源,聯生藥並獲得台塑集團投資十二億興建商業量產的蛋白質製藥廠,且要與長庚醫療體系在研發及臨床上合作,以造福更多病患。
電子大咖看好 聯生醫打造全台最大蛋白質產線
【鉅亨網/記者張旭宏】
擁有洪嘉聰及簡奉任等電子大咖在列的專攻單株抗體新藥聯合生物製藥(聯生藥)(6471-TW)將於本周五(19)日登錄興櫃,今(16)日開興櫃前業績發表會,總經理廖美君表示,公司建造2線3千公升級的蛋白質生產藥廠,最大可擴充12線,預計2016完工,屆時將成為台灣最大,並導入GE生產技術,將大幅降低成本2-3倍。
聯生藥股東結構分別有聯亞生技的65.51%、台塑生醫24.68%、元富創投0.94%、璨圓(3061-TW)董事長簡奉任1.68%,值得注意的是,股市名人林滄海也持有0.64%,另外聯華電子董事長洪嘉聰擔任獨立董事。
聯生藥由母公司聯亞生技的單株抗體藥品事業部分割新設生物製藥公司,專注於開發、製造與銷售單株抗體藥品,擁有承襲於母公司的蛋白質抗體藥品開發與生產技術,約40人研發團隊與創新產品線,包括愛滋病治療單株抗體(UB-421)、皰疹病毒治療單株抗體(UB-621)、乳癌治療單株抗體Heceptin®生物相似藥(UB-921)、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單株抗體Humira®生物相似藥UB-721、大腸癌治療單株抗體Avastin®生物相似藥(UB-922)、淋巴癌治療單株抗體Rituxan®生物相似藥(UB-923)與創新抗VEGF單株抗體(UB-924)。
廖美君指出,公司的抗體藥物開發與生產平台,使新產品只需2-3年就可以進展到臨床試驗的申請,且蛋白質生產藥廠完成後,除自用外,可利用空閒產能代工生產其他藥廠委託蛋白質藥物,以代工業務支持新藥研發,並開發困難度較低的生物相似藥。
聯生藥擁有母公司完整的抗體藥物開發與生產平台及愛滋病治療單株抗體UB-421等創新產品線,同時加入財務、臨床醫療資源豐富的台塑生醫,取得與長庚體系在臨床上的合作,加速產品線的發展及台灣藥品市場的開發。
廖美君進一步指出,旗下最快的愛滋病治療單株抗體(UB-421),治療性用藥Phasella臨床報告將於今年第三季完成,並於年底提出IND,目前正在接觸國際大廠,預計明年將會策略合作,收取授權金。
廖美君強調,公司將建造2線3千公升級的蛋白質生產藥廠,最大可擴充12線,預計2016完工,屆時將成為台灣最大,並取得GE生產技術,將大幅降低成本2-3倍。提高獲利能力。
新聞側寫-股東來頭大 林滄海、簡奉任參股
【工商時報/杜蕙蓉】
即將於19日登錄興櫃的聯生藥,除了有王長怡、王瑞瑜二位名女人,其實經營團隊和股東來頭也不小,重磅級的名人林滄海、聯電董事長洪嘉聰和璨圓光電創辦人簡奉任也都來參一咖,讓聯生藥未演先轟動。
就股東結構來看,股本11.72億元的聯生藥除了聯亞生技持股65.51%外,台塑生醫持股24.68%,且王瑞瑜還將擔任聯生藥副董事長。
另外林滄海佔有0.64%,約持有聯生藥750張,這也是他繼台微體、浩鼎後,再加碼的新藥公司;而簡奉任也持有聯生藥0.68%,他也將可望於9/30聯生藥股東會董監改選中就任為監察人。
獨立董事部分,洪嘉聰和前IBM行銷副總裁王嘉陵都可望榮任。
至於聯亞生技大股東的國發基金何以在聯生藥缺席?王長怡表示,主要是國發基金的作業程序來不及。
除股東和董監事來頭不小外,聯生藥的經營團隊也是由娘子軍領銜。王長怡專注免疫學研究,成名甚早;總經理廖美君有美國麻省理工和耶魯大學博士學位,是美國UBI法規處副總經理,而執行長林淑菁是台大動物研究所博士,掌管聯亞研發事業處。
生技醫療指數溫和上漲 支撐生技股旺季效應
【中時電子報/記者孫彬訓】
新藥研發利多題材發酵,刺激MSCI全球醫療保健指數及NBI那斯達克生技指數近周溫和上漲,以小型生技股表現為主,大型生技股漲多休息,統計過去8週全球生技醫療共同基金有6週獲得資金淨流入,支撐生技股旺季效應走勢。
ING全球生技醫療基金經理人黃靜怡表示,美國聯準會(Fed)主席葉倫自7月15日發表小型生技股超漲言論以來,該族群整體股價走勢不跌反漲,表現甚至較大型生技股優異,MSCI全球小型生技股指數至今累積漲幅13%,勝過NBI指數的8%,顯示葉倫談話反而提供小型生技股利空出盡的契機,未來股價可望回歸產業及個股基本面。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沈宏達指出,在避稅因素驅動下,預期手握充裕現金的大型製藥及生技公司將持續購併熱潮,可望持續帶動類股走揚趨勢。就整體來看,整個生技產業的後市仍長線看好醫療照護產業,尤其是中小型生技族群,可望在整體氛圍改善後出現補漲行情。
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表示,醫療生化產業將受惠自人口高齡化及新興市場的快速需求成長,大型製藥廠目前股價本益比高於成長率,並擁有較佳的股利收益率。整體醫療生化產業基本面仍維持良好,建議逢低分批佈局。
德銀遠東DWS全球生技創新基金經理人蘇聖惟表示,預期生技類股中長線獲利動能優於全球股市,生技產業的獲利能力強,趨勢向上。
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詹姆斯‧艾利森博士受邀學術演講
【中央社】
唐獎「生技醫藥獎」得主詹姆斯‧艾利森博士伉儷. 受邀到中國醫藥大學發表學術演講
榮獲第一屆唐獎「生技醫藥獎」的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系主任詹姆斯‧艾利森 (Dr.James P. Allison)與妻子夏爾馬博士(Dr. Padmanee Sharma)伉儷,15日上午受邀到中國醫藥大學第一會議室發表學術演講,傳授癌症免疫檢查點治療領域的專業新知;校長李文華院士偕副校長陳偉德、吳永昌等相關主管在場親切接待,這場難得的高水準的學術演講,吸引校內從事學術研究及醫院臨床醫師踴躍到場聆聽,會後並開放提問,台上台下交流熱絡,會場座無虛席。
詹姆斯‧艾利森 (Dr.James P. Allison)發表專題演講題目是:『Targeting Immune Checkpoints in Cancer』。夏爾馬博士(Dr. Padmanee Sharma, MD, PhD)的講題是『Immune Checkpoint Therapy: Clinical Results and Next Steps』。
唐獎由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創設,委託中央研究院評選,有「東方諾貝爾獎」美譽,今年首屆的唐獎「生技醫藥獎」頒給艾利森和本庶佑,以表彰他們「發現CTLA-4和PD-1為控制免疫系統的重要關鍵,為癌症免疫治療帶來革命性的重大突破。」現年66歲的艾利森任職於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是美國最頂尖的癌症醫學研究與醫療重鎮,該中心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締結為姊妹醫院。
詹姆斯‧艾利森博士 (Dr.James P. Allison) 目前為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系主任與免疫治療研究平台執行主任,致力於T細胞的研究已經超過30年,主要以對T細胞抗原受體複合體的研究而知名,並且為第一位發現CTLA-4(Cytotoxic T-Lymphocyte Antigen 4,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抗原4)是T細胞的抑制性受體,能夠阻斷T細胞抑制性訊息,進而活化T細胞殺死癌細胞,為抗癌研究帶來突破性的進展。
除此之外,其研究團隊隨即製造出能阻斷CTLA-4活性的抗體,並且於1996年以利用小鼠動物實驗證明該抗體可以殺死動物體內數種腫瘤細胞。此外,其團隊經過多年的努力之後,成功研發出在臨床上能治癒末期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單株抗體藥物,且於2011年申請經由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核准上市。
夏爾馬博士 (Dr.Padmanee Sharma, MD, PhD) 目前為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泌尿生殖系腫瘤內科及免疫學系教授,她的研究重點主要是學習如何運用免疫為基礎的治療策略來操縱人體免疫系統的組成部分導致腫瘤消退。並且發現活化的T細胞上所存在的檢查點分子CTLA-4 和PD-1。PD-1 的表達可能為T 細胞活化的標誌,不同時間點檢測其PD-1的表現可能呈現結果不同。活化的T 細胞產生IFNγ,刺激PD-L1的表達,而PD-1與PD-L1(或L2)相互作用,會產生抑制信號,進而抑制T細胞反應。因此抗PD-1和抗PD-L1抗體能夠發揮持久的效應。
除此之外,與詹姆斯‧艾利森博士和合作在1995年發現抗CTLA-4抗體是另一種有前途的免疫治療策略,在團隊中主要負責第三期前列腺癌臨床試驗的腫瘤治癒效果,並且發現T細胞中的可誘導共刺激分子(ICOS)為生物標誌物分子且可發展成針對癌症的免疫療法。基於其團隊最近和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數據,將有助於推進開發有效的免疫方法來治療癌症。
疑導致失智的蛋白體與抗體 中研院找到了
【鉅亨網】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發現,一種叫「TDP-43」的「蛋白球狀聚合體」,可能是導致「腦前側額顳葉」失智症(FTLD)的關鍵因素,也可能是漸凍人主要的致病蛋白體。研究中心並且成功研究出抗體,希望未來能夠用在檢測失智症與漸凍人症上,甚至能夠進行免疫治療。
「腦前側額顳葉」失智症,好發於四十歲到六十歲的人群,是六十五歲以下人群的第二大失智症,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目前估計,全球約有三百到六百萬人患病。研究中心表示,雖然抗體研究可能只能用來診斷,但可以提早確診,並且投藥治療,也有可能提高治癒機會;甚至更有可能,利用現有的抗體研究,發現更進一步的治療方法。
研究團隊發現,「TDP-43」蛋白球狀聚合體,確實存在「腦前側額顳葉」失智症患者的腦中,它們會在患者腦中,快速聚集成球狀聚合物,並且蘊含有毒物質。而在小白鼠實驗中更證實,隨著年齡老化,這種聚合物的量會增加,更加證實「TDP-43」是導致神經退化疾病的關鍵。
研究團隊並成功研究出抗體,這項研究,也已經刊登在知名國際期刊「自然通訊」上。
~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