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觀察

中時社論》台灣自嗨背後的五道陰影

20:06 2020/03/15 言論 主筆室
 

副總統陳建仁批世衛祕書長譚德塞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取自陳建仁臉書)

台灣對抗新冠肺炎的表現優異,很受到國際肯定,國人也對防疫團隊衷心感謝,但一些包藏在醫衛專業中的政治師心自用卻讓人憂心,一是過度自我陶醉,二是帶風向造神,三是政治化操作,四是拒絕對大陸以外地區防堵,五是對資訊的過度管制及社區傳播危險性的輕忽,都可能破壞防堵新冠肺炎的作戰。

台灣位於大陸外圍第一線,比起南韓、日本或新加坡,確診與死亡人數都非常少,令國際社會大為驚訝。這要歸功於政府很早就啟動防疫機制,果斷叫停兩岸航班、延長寒假、禁止口罩出口並統一管制口罩及酒精等諸多措施。外媒近來多次報導台灣的防疫成效,網上一片誇讚台灣的聲音,民眾看到台灣享譽全球也頗為得意。政府防疫做得好確實值得誇獎,所有工作人員的努力也贏得全民感激,不過這場防疫戰會很漫長,即將邁入重火力區的當下,要記取SARS的慘痛經驗,不能只為打贏了第一場仗,就沉浸在歡欣得意的自滿中而失去最後的勝利。

順時中的氛圍很危險
台灣至今防疫表現佳,有許多綜合因素,除了政府的措施外,民眾警覺性高,普遍有戴口罩的習慣,這在防疫時有兩個好處,一是避免不自知的無症狀患者散播病毒,二是讓人不會用手碰觸自己的口鼻,再加上勤洗手多消毒,就能起很好的防疫效果。此外,由於兩岸關係陷入谷底,雙方交流減少,來台陸客暴跌,蔡政府決策時不怕得罪大陸,說斷航就斷航,阻敵於境外的效果便比日、韓好,但過度自我陶醉,對防疫戰來說並不妙。

第2個隱憂是過度造神。「口罩實名制」由新加坡初創,結合應用程式於網路發售,早已在大陸多個城市採行,沈榮津、唐鳳卻被吹捧為英雄。衛福部長陳時中確實認真沉穩,深得民眾肯定與信任,但過度神化可能讓防疫單位為了維持面子而不肯正視疫情的變化。我們至今仍淡化已出現社區傳染的事實,在全民「順時中」氛圍下,社會將失去批判檢驗的能量,這是非常危險的。

第3個隱憂是政治操作。蔡政府藉疫情呼籲國際社會,不應讓台灣被排除在世衛體系之外,確實可以引起國際的共鳴與同情,但除非中共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否則只是徒勞無功。若是想煽動仇中情緒,卻將渙散防疫焦點,可謂政治性的發國難財;副總統陳建仁怒罵世衛祕書長譚德塞,更是個過度政治化的動作。再如社群媒體瘋傳提名陳時中擔任WHO祕書長的美國白宮請願案連署,顯然是綠營大外宣麻醉性作品,只有政治效果,對防疫無益。

綠營大外宣自我麻醉
第4個隱憂已經迫在眉睫:我們對防堵大陸疫情很果斷,但對日本、歐美國家的疫情,看來還缺乏警覺。歐美疫情已大爆發,美國總統川普下令對歐洲封關,台灣對來自歐美的威脅,卻不再有封鎖大陸時的果斷,疫情指揮中心推三阻四。要知道,現在歐美和中東的確診病例數很可能被低估,因為當地篩檢試劑不足,民眾又沒有戴口罩的習慣,在美國去做個篩檢要花上天價,因此很多病例宛如水面下的冰山,美國疾管局也承認很多病例被誤診為流感,在如此疏鬆的防範下,疫情繼續擴大是絕對可以預見的。台灣最近新增案例都來自大陸以外,危機兵臨城下,政府卻猶豫不決,這不是雙重標準嗎?在這種心態下,台灣大規模社區感染風險將大大提高。

第5個隱憂已不算隱憂而是事實,台灣已存在初期社區感染,那麼,如果進一步出現群聚或傳染鏈,我們能不能做到大陸那樣百業俱停的徹底封城?醫療體系會不會因超載而崩潰?這些都需要做好超前準備。大陸經驗告訴全球,絕對嚴格的阻隔人際接觸,才是防堵傳染病最有效的對策,但那需要高度的執行力與民眾的犧牲配合,台灣做得到嗎?熱愛自由的民眾願意配合嗎?也許託天之幸,台灣最後不需要走到那一步,但萬一老天爺不賞賜,必須進行封城,而我們沒準備好也做得不好,後果會有多慘,思之不禁心驚。

病毒無國界,摧殘的是健康與生命,威脅的是每一個人,此時政府一切決策都應該依循防疫需求,面對現實,就事論事,理性且果斷地決策。過度自滿而輕忽未來危機,藉機謀取政治利益,或為政治顧慮影響防疫決策,都是害人害己。我們想從這場風暴中全身而退,使盡全力也未必可得,蔡政府不必再盤算一些有的沒的,防疫不但是第一,也應該是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