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我人生的燈塔——東方哲學
文/ 朴槿惠我走過的路與眾不同。在大學時期,我夢想成為電子科學領域的產業主力軍。
但是,在我22 歲時,母親突然過世,我的人生道路也從此完全改變了。我自然而然地彌補母親的空位,放棄了自己的夢想。
但不出幾年,父親也同樣離我們而去。在我不到30 歲的時候,雙親都遇刺身亡,我和弟妹們的心情何等的絕望和痛苦,可想而知。
讓我更絕望的是,陪在父親身邊的人一一離開,而且我的父母由於政治原因受到人們的指責。
我彷佛失去了一切,連呼吸都很困難,想要放棄一切。每當我看見其他家庭手拉手去郊遊,在心理念叨:「若我也出生在平凡的家庭,那多好啊……」
熬過如此痛苦的時間,恢復平靜,是不斷地與自己進行對話,與自己鬥爭的過程。讀東西方的古典書籍,進行冥想,天天寫日記,回顧自身,這樣慢慢地堅定了內心。
就在這時,有一本書悄悄地走進我的心房,成為了人生的導師,那就是馮友蘭先生所寫的《中國哲學史》。東方哲學與重視邏輯和論證的西方哲學不同,講究領悟。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蘊含著做人的道理和戰勝人生磨難的智慧,讓我領悟到瞭如何自正其身,如何善良正直的活著。
如同我的外號「筆記公主」,我無論見任何人,聽到什麼樣的內容,會把所有的內容都會記下來,看書的時候也是如此。
讀《中國哲學史》時,我把每個引起共鳴,讓我有所領悟的句子都寫在筆記本上,將含蓄的文字和字裡行間中找到的真理刻在我心裡。現在偶爾也會翻開以前的筆記本來回憶當時的感受。
「最佳的修身之道是不矯揉造作,順其自然。這就是道家的無為、無心。」「推己及人,即為『仁』。」
「坐密室如通行,馭寸心如六馬,可以免過」,這些句子依然深深地打動我心。
自與《中國哲學史》相遇,我恢復了心裡的寧靜,明白了之前所不能理解的許多事情。所謂人生,並不是與他人的鬥爭,而是與自己的鬥爭。為了在這場鬥爭中獲得勝利,最重要的是內心必須堅定,控制住自己的感情和慾望。我懂得了平凡但珍貴的道理:金錢、名譽和權力都如同剎那間煙消雲散的一抹灰燼,只有正直的人生才是最有價值的。從此人生的苦難成為激勵我的伙伴,真理成為照亮我前程的燈塔。溪流有石頭才能發出清脆的流水聲,人生亦是如此,遇到痛苦之石才能歌唱生活。我也因經歷了痛苦的時間,使全新的人生價值在心底深深找根。當我失去一切深陷絕望的時候,反而看到了嶄新的希望。與其放棄,不如再一次思考命運所賦予的使命和責任;不論大小輕重,不如再一次思考自己存在的理由。若把挫折當做夥伴,把真理當做燈塔,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能找到克服的方法。
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史》把深藏已久的東方精神遺產挖掘並擦亮,使其成為閃閃發光的寶石,讓我們明白如何堅定地走過這花花世界。對於我來說,遇見這本書,是無比珍貴的緣分。
請讀記錄朴槿惠女士的經歷文字:
冰是堅硬萬倍的痛苦凋謝的無窮花
1979 年11 月,朝鮮半島進入多雨而寒冷的冬季。27 歲的朴槿惠一襲黑衣,站在青瓦台前濕淋淋的草地上,看青瓦粼粼、簷牙高啄。她在這裡生活了17 年,如今馬上要離開。雨斜斜密密地落下來,她覺得那 是千萬根鞭子抽打在身上發出的聲響。
內務秘書抱著一個滿滿的紙箱子朝她趕過來,不斷有東西掉落,他不去撿,反而毫不留情地將它們踩在泥水里。朴槿惠望著秘書,還在她少女時代,他就跟隨父親,也曾無數次帶她到青瓦台後面的山上,春看百花,夏攬蒼翠。現在,他眼裡滿是惶恐,彷彿她是病毒,會隨時鑽進他的血液,中止他的心跳。
朴槿惠彎腰撿起一張照片,那是9 天前的上午,她陪父親去參加湖堤剪彩時的留影,天空明媚,她笑,父親也笑,群眾在歡呼。不料,幾個小時後,明快的一切隨著幾聲槍響被蒙上沉重的陰霾。
朴槿惠帶著弟弟和妹妹回到首爾的一棟老房子裡。17 年未回家,老宅周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樓林立,街道繁華。朴槿惠想起搬離這個家住進青瓦台時和父親朴正熙的一段對話:「爸爸,你為什麼要當總統?」朴正熙回答:「我出生的地方到處都是茅草屋,有一年冬天,大風掀翻我家屋頂,母親帶著我和姐姐想到別人家去借宿,但我們轉了一圈後又回到自己家裡,因為鄰居們也都在風雨中挨凍。我永遠記住了母親那晚悲傷的面容,發誓要盡我所能改變這一切!」
父親的願望實現了,如今的大韓民國,不僅連偏遠地方的農民都住上了青青的瓦房,全國人均收入還翻了20 多倍。這樣的父親卻被最親密的下屬射殺在宴席之間。她對所發生的一切難以理解,難以接受。
但她是朴槿惠,一個女代母職,當了五年「第一夫人」的特殊女人。她不能像妹妹那樣痛哭,也不能學弟弟那樣買醉,只能表現出冷靜與克制。早在父親被刺之前,1974 年,母親陸英修也被刺。她震撼於父親冷靜地留在演講台上,而不是護送母親到醫院。事後,他堅決不再娶,表現出對亡妻極度的眷戀與忠誠。從那以後,她開始學習以父親的方式表達感情,也學習他特殊的應對危機的方式。5 年裡,她穿母親的衣服,戴她遺留的首飾,模仿她的言行,在從容淡定中完成許多國務活動,包括接待時任美國總統卡特。政治不僅讓她早熟,也讓她認定自己的命運跟這個國家緊緊相連。
所以9 天前,得知父親被刺,她的第一反應不是痛哭,而是冷靜地問:「前方(邊境)有什麼情況?」這一問,使得她本該為失去父親而流的眼淚,再也沒有機會宣洩。
從「第一夫人」跌落為平民和孤兒,朴槿惠感到極度的失重,她想依靠法律嚴懲殺害父親的兇手。但是韓國最有名的律師,聲稱是父親最堅挺的支持者這樣回复:「我不替兇手辯護,就等於是幫你了!」他說的沒錯,當時不僅許多律師聯名替刺客辯護,一些城市還爆發遊行示威,要求釋放刺殺總統的情報部部長。大家高呼:「他殺了一個獨裁者,是了不起的民族英雄!」
甚至朴槿惠的住所也被情緒激昂的人群包圍。她不能出門,也無法求救,只是悲哀地意識到,不管他們一家曾經為這個國家帶來怎樣的改變,做出怎樣的犧牲,現在,世界被顛覆,一切被唾棄。
背叛!這是她唯一能想到回敬這個世界的詞語,她的胸腔裡奔騰的全是憤懣和失望,但表面上她依然淡定從容,認為只有驕傲地面對聲討,才是對父母最大的告慰。
可是,3 個月後,悲憤以一種令人難以接受的方式噴薄而出。她身上開始長出紫斑,醫藥都不能起作用,不明斑點很快蔓延到臉上。畢竟還是年輕姑娘,容顏不再,自信也便不再,她沒有了淡定的資本。1980 年1 月,她跑到父母的墳前痛哭,淒哀無比。此時,新任總統掀起了批判朴正熙的浪潮,她悲痛欲絕的照片被搬上報紙,讓反對者快意。
而1952 年,榮陞父親的朴正熙給她取名槿惠,是因為木槿花是韓國的國花,美麗、花期長久,又被賦予政治意義,名為「無窮花」。他希望女兒做一朵無窮花,用持久溫和的芬芳施惠於人。現在,她似乎過早地走完了花季,凋謝了。
絕望中的精神求索
朴槿惠從此閉門索居,桌上的一杯水,窗外的幾滴雨,都會讓她落淚。她開始懷疑一切,晝夜交替,花開葉落,這些過去看來最簡單不過的事情,如今都能進入她的心裡,引起她的一番「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的思索。她進而懷疑自己,為什麼會有那樣的過去和這樣的現在,她存在的意義在哪裡?日思夜想,她找不到答案,思想混亂到極點。
有一天,她的房門被敲響,堂哥樸在鴻走進來,他是親屬中少有的沒有疏遠他們姐弟的人。他打斷了她的胡思亂想:「你應該找人談戀愛,結婚,成家,養育孩子。相信我,有了情感寄託,傷痛更容易治愈。也請別忘了,你是長女,應該做出積極的榜樣!」
堂哥提醒她去關注弟弟和妹妹,當時弟弟朴志晚沾上了毒品,正面臨被起訴;而妹妹正跟一個比她年長的男人打得火熱,試圖通過畸戀,得到父親般的保護。朴槿惠為時已晚的干預,換來的是弟弟妹妹變本加厲的深陷。
她甚至沒辦法改變自己對感情的態度。讀大學時,她有不少追求者,但為了不增加安保的負擔,她選擇了孤獨。大學畢業後,母親積極為她張羅婚事,但突遭刺殺。在女代母職的5 年裡,她用母親的衣物包裹自己,因此也包裹住20 歲出頭的芳華,以及對愛情的希冀。父親遭刺後,她也曾思嫁。臨搬出青瓦台時,她在電梯裡跟父親的一位部長相遇,對方此前曾多次表示,希望她能做他的兒媳。她滿懷期待地招呼說:「您好!」但直到電梯門再次打開,對方也沒有看她一眼。如今,她飽嚐世態炎涼,什麼人都不願意相信,又何以相信愛情?
獨處3 個月後,朴槿惠出門了,她一身素裝,來到首爾古老的宗廟,對著佛像深深參拜。母親生前是個佛教徒,她想追尋她的足跡,看是否能獲得內心的平靜。然而,她很快發現,痛苦太多,疑惑太多,一種信仰遠不足以使她得到拯救。沒過幾天,她又來到一座教堂,接受了天主教的洗禮。接下來,她瘋狂地閱讀各種文化背景的宗教和哲學書籍,可不管哪門哪派的思想,都缺乏一種足夠的力量,理清她的思緒。她努力想去信奉各種宗教,又覺得什麼都不可信。一年以後,孤獨猶在,混亂猶在,懷疑和迷茫猶在。
1980 年秋,又一個陰雨天。朴槿惠坐在老屋的窗前,桌上放著一本英文版的《中國哲學簡史》。該書是根據中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1947 年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的英文講稿整理而成的。她沒有急於翻開,而是檢索她跟中國文化的聯繫。父母都曾在中國東北生活過,他們從小教她說漢語,認漢字。小學的時候,父親送給她一本中國古典小說《三國演義》,她特別欣賞英雄趙雲,他勇猛、忠誠而堅毅,其中大戰長阪坡,「懷抱後主,直透重圍」一幕,尤其讓她怦然心跳。她從沒有機會認真戀愛,卻很早認定,如果要找愛人,應該是趙雲式的。
溫馨的回憶像穿窗瀰漫的水霧,開始浸潤她乾澀的心靈。而當她真正翻開書的時候,她分明感受到一種明亮的光芒,直達心底。馮友蘭以貫通中西、縱橫古今的視野,對中國哲學進行了系統而深入淺出的講解。他說,這世界上有各種人,每一種人都有那一種人所能達到的最高成就。從事政治的人,有可能成為大政治家;從事藝術的人,可能成為大藝術家。但是職業上的成就,不等同於作為一個人的成就。專就人本身來說,最高成就應該是什麼呢?中國主流哲學家的答案是,內聖外王!內聖,是指修養的高度;外王,說的是人的社會功用。只有具備最高精神成就的人,才最適合為王。
字字珠璣,穿透內心,她一直想不明白,給韓國帶來經濟飛躍的父親,為何不受國民擁戴?現在,答案開始清晰,他有積極的社會功用,修養卻沒有達到足夠的高度,不足以服眾。她從早晨讀到傍晚,不僅沒有像讀其他哲學著作那樣,迷失在深澀難懂的道理中,反而清楚了解到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聖人,他們有怎樣的思想,這些思想跟政治有什麼深厚的聯繫,在漫長的歷史中,如何被發展和利用。
在那個雨霧瀰漫的夜晚,外邊一片漆黑,她卻分明看到一個美麗而深邃的夜空,老子、莊子、孔子、孟子等等,是嵌在這夜空中閃亮的星星,對她眨眼,閃著神秘而誘惑的光芒。
冰公主蛻變成女總統
《中国哲学简史》成为朴槿惠了解中国哲学和文化的入门书,她又找来冯友兰在30年代出版的中文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潜心研读。该书引用了大量的诸子百家原文,从1980年到1987年,她凭着刻苦自学的精神,硬是克服了语言障碍以及诸子百家明晰不足、暗示有余的特点,通读了上下两卷本长达60万字的巨著。
她写下了大量的日记,记载经典引导下的心灵跋涉。她说:「读中国哲学,难在暗示处,妙也在暗示处。」她用先贤的思想分析过去的灾难:「『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责之急,怨之深,父亲之刺,大概因由于此!」朴正熙当政时,一方面大力发展经济,对工人施与恩惠;一方面极力压制言论自由,打击异已。他主持建造了韩国第一条高速公路,却拘捕杀害数万知识分子和反对派。被刺杀的当晚,他因为严厉指责情报部部长工作不力,导致部长恼羞成怒掏枪射击!
她这样评价冯氏著作对她人生的影响:「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灯塔的,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史》。它蕴含了让我变得正直和战胜这个混乱世界的智慧和教诲。」
朴槿惠此后的一切言行,都体现出中国哲学智慧和个人痛苦经历交相作用的复杂烙印。在日常生活中,她严守道家的养生说,穿最简单的衣服,吃最简单的食物,且从不吃饱,常年保持不超过26英寸的身。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她唯一参与的社会事务是岭南大学的理事长。她找回了真正的平静,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她说:「过去我刻意模仿父母,现在我认为,一个有深度的灵魂,是要遭遇思想的探索和人生的磨砺的!」1987年,朴槿惠到台湾留学时,身上的斑点已经褪去,神采奕奕,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味道。
她秉守儒家的中庸之道待人接物,言语不多,语速也不快,对人不显热情,也决不冷淡。她推崇冯友兰儒道兼修的观点,又信奉老庄的无为而治,喜欢遵循规律办事。1989年,弟弟朴志晚因为沉迷毒海被拘押,朴槿惠不拯救也不探视,妹妹指责她冷血,她回应说:「『反者道之动』,任何事情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他可以自己拯救自己的!」此事导致姊妹关系恶化,此后,妹妹朴槿令成为她最强劲的反对者。
然而,冷静兼容的思维,最终帮助她等来了命运的转机。90年代中期,韩国经济衰退,各种思潮泛滥,民众感到政府软弱无力,在此种背景下进行的「韩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总统」民意调查,朴正熙的得票率竟然高达70%,民众怀念他创造的经济奇迹。
一直隐居修炼的朴槿惠,瞅准机会顺势而出,竞选国会议员,她胜了,此后一路过关斩将,直至2012年竞选总统之位。
这是一次空前激烈的政治角逐,因为身份特殊,她领受到许多人的爱,也领受到一些人的恨。她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游刃有余地消解了这些爱恨荣辱。针对批评者说她是「冰公主」「冰山女王」,不具亲民的魅力,她说:「冰,是坚硬万倍的水,结水成冰,是一个痛苦而美丽的升华过程!」
她再次胜了,成为大韩民国第一位女性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