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側寫

「想太多總統」 蔡英文性格解碼

2016/01/27 出處:財訊雙週刊 第 495 期 作者:曾嬿卿
 

 
「拜託大家做到三件事:團隊不要散去、保持謙卑、嚴守紀律,不該做的事情不能做。」選後全台謝票,每到一個地方,總統當選人蔡英文就重複跟台下的輔選幹部、志工喊話;一位民進黨幹部對記者說:「你聽她講這三件事就知道,她不會用奇怪的、出人意料之外的人。」

選後各界開始人事大猜謎,這位黨工提醒記者,要知道小英會用什麼人、做什麼事,從她的性格去爬梳、分析,才不會失誤;她講究團隊、紀律,一定會用她熟悉的人,做事規矩,不會像阿扁暴衝。但是,我們究竟選出了一個怎樣的新總統呢?

提到蔡英文,一般人的第一印象,幾乎都是被藍營貼上的「空心菜」標籤,認為她在許多議題上,常常不下定論、缺乏明確主張,讓人不知道她的真正意向。選舉時,面對對手陣營的攻擊,小英仍然少有正面辯駁,最多只講「感到遺憾」;這麼「溫吞」的脾氣,確實讓不少民進黨支持者心急,不過在勝選後,卻成了因應中共的最佳性格。

能面對複雜國際情勢 談判家性格讓中國沒話說
一月十六日當選後,蔡英文在接受媒體專訪時,快速處理了中國大陸要求她對「九二共識」具體回應的要求。她以「九二歷史事實」取代「九二共識」,再以「四個關鍵元素」來詮釋中國希望強調的「既有政治基礎」。明明與北京的立場迥異,但她給出的答案非常克制;甚至,被視為是對台統戰單位的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所長周志懷評論是: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做了微調;因此儘管不完全滿意,並未出太大的惡聲。

而中國中央電視台在台灣選後刻意剪輯舊畫面,操作中國解放軍例行性軍演的消息,以及媒體施放中國觀光客將減量三分之一等等恫嚇性的傳聞;蔡英文被問到相關問題時,也僅是含蓄的說:我們會審慎因應。而後就再也沒有第二句話。

有人就形容,就算是對岸要一拳打來,打中的是棉花,還有多少作用力?況且,台灣未來的總統是一位女性,在華人社會,習近平這名北方漢子,若對文質彬彬的女士不合邏輯的強硬,在國際上的話語主導權恐怕很容易旁落。於是,蔡英文的弱項,這個時候居然成了強項。印證了老子說的:柔弱勝剛強。

不口出惡言,蔡英文認為是一種教養,但也是一種談判性格下的習慣,談判最怕破局,她知道,她不只要贏得選舉,還要執政,還要面對複雜的國際情勢,要留有餘地。她相信許多議題需要社會共識,選舉不拉高對決,就是為了執政後營造共商國是的空間。

肯耐心協調衝突 不斷溝通,找出最佳方案
事實上,她身邊的幕僚都知道,小英並不是沒有自己的主張,但她傾向聆聽各方意見,認為這樣才能化解歧見,找出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政策辦公室執行長張景森就舉例,民進黨主張用稅收來做長照,但國民黨主張用保險,小英會找主張保險的人來討論;她認為雙方目的相同,方法不同有什麼關係;她在了解之後,也不排除第二階段採用保險方式,解決財源問題。

「她在建構一個可溝通的空間,」張景森觀察,魄力、說服力不見得是小英的強項,但她很願意去溝通,到最後讓人家接受,他認為這是談判能力的訓練,最後也不一定是按照她的意見,但會有一個結果出來。

不少民進黨人不約而同的以蔡英文八年來重整民進黨為例,來說明小英的溝通協調能力,「民進黨各路人馬、山頭林立,最後能整合、蛻變,不是靠一套言詞,讓大家拍手,而是有耐性協調,一次又一次解決衝突,而且過程和緩圓融。」黨內人士指出,小英的確改變了社會對民進黨的印象,這證明她成功了。

「二○一四年的選舉,表面上是柯文哲風光搶盡所有鎂光燈焦點,但真正贏家是民進黨。」儘管在挺柯過程中,遭到黨內不少質疑,蔡英文一步步鋪排了九合一的選戰策略,跑遍全台大小鄉鎮輔選,把勝利一步步從地方推到中央,再推進總統府。

幕僚形容,蔡英文的改革不是波濤洶湧式的,而是表面平靜無波,底下綿綿密密的作工,「柯P推土機式的改革,轟隆轟隆響,推倒了什麼?」她深知改革不會一步到位,往往需要長時間的結構調整,而她的強項正是無比的耐性,以及理性處理事情的態度。

「大家都知道年金改革非做不可,但是阻力很大,她會採取的方式,比較像是寓言故事《北風與太陽》裡的太陽。」拋出方案當然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但了解小英的人都知道,身段柔軟的溝通,折衝出大家最後可接受的版本,才是小英作風。

蔡英文的確不是煽動型的領導人,話不說滿,沒把握的事不說,希望說到就要做到;但也因此,她總讓人覺得遇事猶豫不決、內容空洞,畢竟,要把所有事情都確定了才說、才做,時機往往錯過,這種保守謹慎的性格,真能改革台灣千瘡百孔的問題?

四年來在小英基金會擔任執行長的林全,笑言自己和蔡英文有個習慣很像:「通常我做一個決策的時候,第一個會先來看這個決策會出什麼毛病、會有什麼問題?當初事情做不成的原因是什麼?所以會先把最壞或最被反對的那一面都想清楚,做的時候風險自然降低。」

他覺得蔡英文做事也會先看事情的風險在哪裡,問題是什麼?會去聽負面的意見,但也因此常被批評做事龜毛、考慮太多、不夠果斷。不過,他認為,這幾年小英到處看、到處聽,「歷練多了,對事情了解更多了,讓她比較能快速判斷事情。」 小英總是盡量避免犯錯,個性謹慎保守,她不了解的事、做不到的事,絕不願意從她的嘴巴講出來,「她的特色是,你這個政策要說服我,如果你不說服我,我也不知道要怎麼講,」林全認為蔡英文的學者性格,讓她願意認真花很多時間了解問題。

蔡英文對一些政治性講話,態度更加嚴謹,尤其是對兩岸政策,每個字眼意涵都斟酌再三,她對幕僚寫的東西,會確認背後代表的政策,而不僅僅是修辭上的調整,對政策細節也問得仔細。這種「字斟句酌」、要求周全的個性,與同是處女座的總統馬英九,頗有相似之處;但注重細節,往往流於瑣碎、見樹不見林,「馬科長」直接干涉部會業務、管理細節、巨細靡遺的作風,應可給小英警惕。

缺大破大立性格 要做出抉擇,為人民指出方向
幫蔡英文規畫產業政策的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則觀察,小英行事穩定,不會出亂子,過去的談判經歷,讓她擅於政策的攻防辯論,「但現在不是辯論問題的時候,是抉擇,領導人要有方向有決心,讓追隨者明確知道要做什麼。」

蔡英文本身就有濃厚的幕僚性格,讓她在台上、在帶領團隊上,總是少了一點像明星般的領袖魅力,她保守謹慎的作風,也讓她無法像部分政治人物,有高超手腕鋪排政治局勢。「兩年前,陳菊根本不是在選高雄市長,是在選議長,因為第一任時吃足議會苦頭;這次,她不只是在幫子弟兵打立委選戰,是在布局下屆市長。這種強勢作風與政治技巧,小英學也學不會。」一位黨內人士觀察,小英固然能惦惦吃三碗公,卻還是缺少政治上更深遠、更有企圖心的謀畫,這將會讓她在推動政策上,面臨困境。

蔡英文面面俱到的個性,是否能讓她不計毀譽地推動改革、甚至不惜得罪人?國人固然不希望再有像陳水扁般,突襲式的施政,但也不願意再看到像馬英九一樣,雜亂無章的改革,終至一事無成。改革的黃金時間稍縱即逝,「第二次執政,什麼是重要的事,要強力推動,不對的事不能打混,搞政治沒意義。」她身邊有許多像張景森這樣,在扁朝時期任職過,這回協助小英奪回政權,充滿許多「不要重蹈覆轍」的期許。

林全也是從台北市政府時期,就一路跟著陳水扁工作,他看蔡英文,也有不少期待,「跟過去政治人物相比,她比較能接受現代化國家治理方式,比較尊重專業與不同意見。她有改革的意念和決心,但問題是,政治還是要看實力,要看你到底能不能帶動一個改革力量,讓社會大眾都能夠接受?」 這個總統不容易當。在經過十六年台灣政局動盪、社會互信基礎薄弱、經濟情勢低迷不振之後,蔡英文要如何克服自己的弱點、展現她的長處,從哪個議題著手、開始團結這個國家?如何帶領這個失去信心的國家?讓她思考、猶豫的時間不多了,但,台灣人民現在又真的很需要一帖令人振奮的強心劑!